2015年9月25日14点,社会学院新学期教授与新生面对面暨名师名家系列讲座在奉贤校区A402举行。主讲嘉宾为著名社会学名家、中国“三农”问题专家曹锦清教授,讲座主题为“《大学》与大学之道”。讲座由社会学院2015级辅导员陈兴珍老师主持。
曹锦清教授从四书的来源谈起,为同学们详细分析了《大学》这一儒家经典篇目的主要内容及内在逻辑关系。沿着历史这一时间主线,结合中外政治、社会背景知识,曹教授重点解读了大学对当代的意义。讲座中,曹教授建议同学们“既读有文字记录的书,又要读社会这本无字天书,培养对生活世界的关注和热爱”。
《大学》,四书之首,为中华儿女所熟知。兴起于宋代,脱胎于五经,以其浓厚的哲学性为历代学者所论道。一经文,十传文,简明扼要地勾勒出中国人的政治理想和哲学智慧。修齐治平,克己安人的内圣外王之道,是《大学》的基本精神,在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更显其时代意义。“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为本,身正,方可以身作则。但在法治的今天,修身,正法,何以行之?曹教授道:“知行合一。”
学问是活的,在当代,《大学》又有何新内涵?曰:“德,智,体也”。德,曹教授以欧洲主权民族国家的建立为例解释了由私法到公法的转变;智,当今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表明了判断力与知识的必要性;体,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战争说明了体育在国家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曹锦清教授,博学多识,高屋建瓴。整个讲座过程中都强调了“德”的重要性,从古代东方的儒家之德到西方的宗教之德,从私德到公德,“德”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构成。讲座方罢,他叮嘱同学们:“社会科学没有标准答案,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最后,他还热心向同学们推荐经典书目,并再次提醒同学们,勿忘知行合一。话音方落,同学们纷纷向曹教授援疑质理。其中,“三农”问题,是同学们关注的焦点。曹教授教诲道:“农民的凝聚力,至今并没有质的飞跃。作为知识分子,要想为三农尽一份力,就必须勤于调研,探索有益模式。热爱社会,关心社会。”
最后,曹锦清教授与大家亲切合影。在掌声中结束了本次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