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下午,“中印比较:从印度废止大额纸币谈起”圆桌论坛在公司智库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会议室举办,嘉宾包括国际发展著名学者、印度研究的权威专家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海牙社会科学国际研究院Ashwani Saith教授,智库高级研究员曹锦清教授、威廉希尔副经理杨发祥教授、智库“中印社会比较研究中心”主任黄玉琴副教授。论坛由黄玉琴副教授主持,来自公司社会学院、人文学院和商学院的三十多位教师、博士参与了讨论。
论坛从近期“印度废止500、1000卢比纸币”的热点话题谈起,Saith教授认为印度突然废止大额纸币的流通,出乎国际政坛的预料,500和1000卢比纸币占印度整体货币流动量的86%,对整个印度社会的秩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出现了挤兑潮、购买黄金潮等。据公开报道,印度总理莫迪废止大额纸币的动因是防止“假币”和打击腐败产生的“黑钱”,但是Saith教授认为此举动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为在现有印钞技术不提高的情况下,重新印发新钞也难以防止“假币”的出现;而打击“黑钱”只能取得短暂的效果,就如同不对上游的“权利精英”的腐败行为进行治理,而仅是对其“黑金”汇集的湖水抽取,是本末倒置的,难以釜底抽薪,抽取的湖水会很快被新的“黑金”填满。同时这些腐败的精英,大部分是全球精英,其资产可能通过合法方式转移到了国外,因此这个政策的效果就更加微乎其微了。Saith教授认为政策的初衷是打击富人、帮助穷人的,但是实际上随着现金回流到银行,银行的降息实际上会帮助富人而对穷人造成损害。曹锦清教授也分析了印度总理莫迪废止大额纸币的政策出台过程,认为印度这次政策的实行表现了莫迪政府惩治覆盖的决心,其动机是好的,但是其政策的出台有些粗暴,风险的防控应对也显得有些不足。同时曹锦清教授认为印度中央政策的此举动,还有加强中央金融集权的意图。
随后,在对“腐败治理”的讨论中,Saith教授认为对腐败的治理,根源不在于钱,而在于制度的建立。曹锦清教授在“腐败”治理中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腐败的产生与政体关联不大,即与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关系不大,而是与国家的发展阶段、经济的发展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曹锦清教授认为发展中国家要形成后发优势,国家必须积极干预,而政府的干预会形成巨大的寻租空间,而中国和印度都有着这样的困扰。Saith教授认为要从民主制度和公民监管加强对腐败的治理;而曹锦清教授认为现在中国共产党高举“反腐”的大旗,是顺应民心和历史潮流的,但是如何建立反腐体系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杨发祥教授和黄玉琴副教授还就民主制度的建立、中印社会的风险进行了讨论。
论坛尾声,曹锦清教授代表智库向Saith教授颁发了高级学术顾问的聘书。
据悉,此次圆桌论坛是智库“中印比较研究中心”2016年系列讲座之六,今后还将邀请国际重量级专家参与讨论,促进中印比较研究的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