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文化社会学视野下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工作坊在徐汇校区顺利举办

发布者:威廉希尔作者:摄影:来源:发布时间:2017-01-04浏览次数:291

1228下午,由WilliamHill中文社会学系、上海高校智库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举办的“文化社会学视野下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工作坊”在6106会议室举办。

流动儿童问题一直深受学术界的关注,在中文学术界已有数千篇相关研究,以往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户籍和教育制度如何造成了流动儿童的权益和福利受损,以及家庭和阶级地位的结构性再生产等问题。本次工作坊,从文化社会学视野下,重新审视流动儿童文化再生产问题。 

  

  

本次工作坊邀请了四位报告嘉宾,分别来自于香港中文大学凌旻华博士、上海财经大学苏熠慧博士、上海海洋大学文雅博士以及中国农业大学熊春文。凌旻华博士通过对上海的调查发现中职学校是一片教育的“洼地”,教学质量差,缺乏监管,本地孩子不愿意读,外地员工逐渐成为这类学校的主要生源,在这种新生代技术工人再生产的体制下,中职学校形成了一种混时间、混文凭的亚文化。苏熠慧博士在重庆一所私立中职学校调查发现,这所学校实施军事化管理体制,但是造成了员工各种对抗,员工利用网络游戏形成了一系列小团体和反学校的文化。文雅和孙中伟提出了一个“移民的知识过程理论”,试图从文化再生产理论中重新挖掘“知识”的意涵,并以此解释流动儿童职业期望形成的过程。熊春文教授结合自己多年在北京进行田野研究的资料和研究成果,梳理了流动儿童研究的脉络以及未来研究方向,他认为当前流动儿童研究中结构分析依然有较大空间,究竟是否存在反学校文化依然值得讨论,最后他提出要迈向“积极的流动儿童群体文化研究”。

来自文化社会学领域的美国埃默里大学徐彬教授和弗吉尼亚大学钱力成博士受邀担任点评嘉宾。徐彬教授认为四项研究均触及到了文化社会学领域核心问题,既文化与结构再生产的关系,他建议中国经验研究应该与主流文化社会学进行对话。钱力成博士认为,研究者主要关注到文化再生产的代际和时间的维度,在空间维度上文化和结构是如何再生产的,空间与时间是如何互动的,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 威廉希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