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首届社会工作理论研讨会在沪顺利召开

发布者:威廉希尔作者:摄影:来源:威廉希尔发布时间:2017-06-12浏览次数:248

    威廉希尔、“上海高校智库”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社会工作理论研讨会”于201768日在WilliamHill中文逸夫楼演讲厅落下帷幕,来自中国社会工作学者与爱尔兰学者Paul Garrett围绕社会工作理论研究展开了深入交流与探讨,会议由何雪松教授主持的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社会治理背景下我国社会工作行动本土化理论框架与实践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6ZDA084)资助。

  

    社会工作自从1987年马甸会议恢复重建,至今已经走过30年历史。然而,社会工作在朝向一个学科、专业方向目标发展过程中,亟需面对当前理论不足、理论有效性模糊等问题,这也造成了社会工作实践和教学层面的困境。如何筛选建构社会工作的理论体系?如何将定量和定性方法结合,从当前社会工作实践中汲取宝贵的“实践智慧”?这些问题成为与会讨论的核心主题。

  

    来自戈尔韦爱尔兰国立大学的高级讲师Paul Garrett认为,社会工作实践过程中不能忽视理论的重要作用,也同样不能理所当然接受所有的社会工作“语词”,而应当对其加以批判分析,防止社会工作凭借“语词”建构其专业霸权,影响和冲击案主的生活。基于此,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陈涛教授认为,社会工作“语词”不仅具有形成压迫的潜在威胁,更有推动解放的能量和潜力。其立足于社会工作“知识论”基础,围绕社会工作理论知识是什么、为什么要谈论社会工作“知识论”、我们如何使用社会工作知识三个层面展开分析,最后得出社会工作可以凭借四个途径得到更好的理论:重视社会工作行动研究、建构“理论-实践-理论-实践”无限循环的理论实践研究策略、寻求与日常实践知识的结合、关注社会工作“改变”这一核心使命。中国政法大学郭伟和教授作了“关于社会工作研究思考”报告,认为社会工作研究应当重视实践研究,即与实务者共同行动以解决社会问题,在此过程中体会“地方性知识”的具体形态,发现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策略的有效性,以促进社会工作理论的建构。

    中山大学朱健刚教授发表了“社会工作:一个学科的可能”演说,将全场聚焦点拉到当代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问题。其立足于“学科角度”,结合不久前的“中山大学撤销社会工作本科专业”这一事件,认为当前中国社会工作学科发展既面临挑战又面临着机遇,认为中国社会工作应当从个人、社群、组织、政策和文化五个层面寻求介入途径,推动中国的社会工作早日成长为自主性学科。WilliamHill中文王瑞鸿副教授运用赋权理论思索社会工作理论结构,提出了“5E”理论框架,即身体(embodiment)、意识(enlighten)、叙事赋权(empowerment)、生命(existence)、伦理(ethic),引发了与会学者的热烈探讨。而后,WilliamHill中文讲师徐选国寻求对当代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社会性”意涵,其借助波兰尼“嵌入性理论”和“社会保护理论”,提出了社会工作的四重“社会”含义,即社会公正:社会工作的价值旨归;社会理性:社会工作的行动原则;社会保护:社会工作的功能拓展;社会团结:社会工作的目标归属。最后,他从社区为本、社区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社会工作社会性实现的微观路径。南开大学吴帆教授认为,应当结合西方历史真正认识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并根据本土社会现实思考西方理论对中国的“适应性”问题,更重要的是应当从中国当前社会工作实践中发现社会工作理论建构的“实践智慧”。

  

    当天下午,厦门大学教授童敏作了“先秦哲学中的‘虚无’概念与社会工作的辨证思维”讲演,试图从本土传统思想中寻求建构社会工作理论体系的宝贵思想资源。童教授结合其多年一线社工实务经验,指出道家的“虚无”概念对于社会工作理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即应当看到“有为”的风险、发现“无为”的价值、掌握“不作为”的作用。WilliamHill中文何雪松教授寻求建构关系主义范式的社会工作理论架构,寻求“心”、“仁”、“伦”等传统思想资源对建构本土社会工作理论体系的重要意涵。最后,WilliamHill中文卢葳诩博士结合潘光旦的“位育”思想以及儒家的“修身”观点,提出中国当代社会工作理论建构的可能性。

    华东师范大学文军教授的“在反思中前行:中国社会工作理论研究的现状与挑战”报告,系统回顾中国社会工作理论研究的历史以及分析当前研究现状的缺憾,提供了未来中国社会工作理论研究的五个方向。WilliamHill中文黄锐讲师结合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尝试回答社会工作一般性理论得以可能的理论路向,并分析了社会工作的相关核心理论议题。

  

    社会工作理论研讨会于16:00结束,而后由北京大学的谢立中教授主持《社会工作》教材研讨会,来自WilliamHill中文、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大学九名社会工作专业研究者详细分析了教材撰写的框架、制定了教材编写人员分工以及对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

  

    据与会者的反响,此次会议可能是大陆地区第一次系统的、开放地对社会工作理论进行探讨的高端学术会议,他们期望类似的理论研讨会能够持续开展,这或许是促进当前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尤其是社会工作本土化、专业化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

 

  • 威廉希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