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国际社会工作学院特邀德国科隆大学教授讲座

发布者:威廉希尔作者:摄影:来源:威廉希尔发布时间:2018-06-22浏览次数:219


2018621日下午,WilliamHill中文国际社会工作学院邀请到德国科隆大学人类科学院特殊教育和康复系的教授Nadia Kutscher为大家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社会工作的数字化。Nadia Kutscher教授是德国国家级和联邦州级社会工作专家咨询组成员,具有丰富的社工实践经验,其主要研究方向有:儿童与青年福利、数字媒体与青年、社会工作数字化、社会工作伦理、福利国家转型等。


(讲座现场)


Nadia Kutscher教授开篇基于经验发现和生活语境讨论了数字化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于儿童、青少年生活产生了复杂多元化的影响。一方面数字媒体和互联网对无人陪伴的青少年群体融入社会、增进其与家庭、同辈群体交流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数字媒体应用又会加快社会、文化资本分化、扩大技能与民主参与鸿沟、闭塞社会人际交往、泄露个人隐私甚至出现网络暴力等现象。

信息化无处不在,以前从未能够被测量、保存和传播的大量信息,现在正被数据化。媒体数字在生活与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功能,如动态估价、行为控制推进、警务预测、风险分析等。

同样社会工作也进入了信息时代,数字化(即数字媒体)形成了社会工作的客户(案主)维度、组织维度和专业维度,客户(案主)、社会工作者与组织的内部之间、外部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形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个案管理中以软件为基础的诊断程序和危机评估、APP社交网络的应用,使得服务方式更加灵活,参与选项更加多样,拓展了处理任务的空间以及与客户媒体体验的潜在联系。

社会工作数字化为服务和管理带来诸多便利和潜能的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1)“新殖民主义”或者“私人使得公共空间的殖民化”。(Bauman)社会媒体作为定向的公共空间入侵到分散的个人世界,使得私人空间不复存在,社工与案主的生活与工作专业边界变得模糊,甚至发生冲突。

2)关怀式监视。(Lyon2013)数字媒体应用技术支持服务对象行为优化的背后实则隐含了强大的环境选择和行动规范的控制逻辑。技术结构如何与专业目标和手段相联系,需要进一步反思。

3)数字不公平可能导致服务不平等以及服务的隐性排斥。

4)社会工作的标准化与专业自主权受到限制。社会工作数字化管理在运作过程中,系统在前端以表格形式收集并输入客户(案主)各项信息,经过中端的大数据分析处理,于后端输出相应的具体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但在实践中,若系统智能化的分配输出结果与社工直觉发生冲突,社工很难推翻机构决策工具的权威性,社会工作的专业性与自主性空间由此就会受到限制。

此外,教授介绍完研究后,在座同学就大数据中社会工作服务质量的标准化测量、大数据是否会强化因果链条无限延伸人的有限理性从而做出非理性判断、数字化管理实践中专业与个人的伦理困境以及数据保护等问题与Nadia Kutscher教授进行了积极的互动和深入探讨,讲座足足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氛围轻松而又活跃。


(合影)


人工智能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对于社会工作的影响日益渗透,既有利好也有挑战,如何在实践中规避数字化带来的异化、排斥等风险,需要我们对于社会工作语境进行社会工作逻辑转型的反思和方法论上的探索,而Nadia Kutscher教授带来的德国经验则给予了我们一定的启发。


:刘莉

:冯春华

  • 威廉希尔